月滿人間 | |||||
| |||||
月華如水,蘸著巖桂的清香悄然浸滿了窗楣,此情此景,我終于能夠切身體會到蘇軾筆下“暮云收盡溢清寒,銀漢無聲轉玉盤”的靜謐與安逸。天地間獨這一份皎皎天上月,古往今來的人們習慣于將所思所念寄托于它,而這承載著千百年美好愿景的月光,終究是穿過老舊的街巷與回廊,灑落在我們此刻的肩上。 秋水搖曳,月亮爬升至樹梢,路燈和星星一同亮起,將歲月襯得格外明朗,霎時間流光萬千。許是近來煙雨多彌漫的緣故,我瞧著這似遠非近的玉輪,生出許多感慨。 人們常將所求之事遙寄給這輪明月——千里相思意、壯志凌云心……說到底無非為了“圓滿”二字,但基于生命與生命之間的差異性和獨特性,這兩個字對于每一個生命體又存在著不同的注釋。飛蛾撲火,以生命為賭注尋求光亮,這是它的圓滿;絳燭殘淚,在化為灰燼之前釋放所有的溫暖,這是它的圓滿;而對于我們而言,所求的圓滿又是什么呢?是年節時對闔家團圓的渴望,是學業有成亦或是建功立業,前程似錦,都是不同的我們對當下的自己有著不同的愿景。我們常常會在達到了某一個目標之后又定好下一個目標,如果給我們的人生畫上時間軸,那么每完成一件事情就會在軸上形成一個點,下一個目標就可看作是延伸出去的新的線,將自己置于不同的點上時,便是在那一瞬間達到了當下的圓滿。誠然,人與人之間是存在著不同的,或許你現在所擁有的會成為另一個人終其一生想要追求的圓滿。有些事物是他人無法理解和認同的,但之于你而言,卻是心甘情愿、心向往之。我們無法評價這其中的對與錯,因為所求之事都是客觀存在的,而存在的本身就是一種圓滿。由此可見,珍視存在的意義,珍惜當下的每一瞬,便已經是一種“圓滿”。 “盈虛者如彼,而卒莫消長也?!痹铝量此朴兄幥鐖A缺的變換,但周而復始,終究是沒有增減。少時讀到這一句,只覺蘇子對萬物的存在與變化有著獨到的見解,而今的我對著天空中的月亮有了幾分別樣的解讀——我們追求的圓滿并不意味著無憾,就如同這明月,如果以銀盤作為圓滿的標準,那月缺便是我們所認為的遺憾,但月亮始終都是那個月亮,只不過在不同的時間呈現出不同的面貌,可即便只留一輪弦月掛天上,由它傾瀉出的銀白色光亮依然普照著每一寸山河,于它而言,已是圓滿。 再瞧這月亮,心中升騰出幾分坦然,或盈或缺,它都是它,都算美麗。盯著看久了,我竟有種俯視的錯覺,這泛著藏青色的天空宛如一條廣闊無邊的河,而我與你,都是站在岸邊垂釣明月的人。 祝,月光所至,皆為圓滿,秋綏冬禧,萬事勝意。 | |||||
【打印】 【關閉】 |
瀏覽次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