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線特寫】聽,這豐收在望的聲音 | |||||
| |||||
秋臨大地,眾鳥歡唱,和風吹拂,溪流低語。在韶山灌區,秋天的聲音,是渠道上人和自然和諧相伴的愉悅歡欣,是鳥魚嬉戲激起的白浪水花,是田間地頭一派忙碌腳步匆匆的希望之聲…… 10月20日下午4點整,爆破現場警笛長鳴,預示著爆破即將開始。伴隨著一聲聲悶響,韶山灌區項目楠竹長虹渡槽逐跨傾倒落地,成功爆破。爆破時,旁邊的村民振臂高呼,來年又能見渠道水清。 楠竹長虹爆破工程屬于超危大工程,現場環境復雜,居民住戶眾多。為確保爆破任務順利完成,項目開工伊始就著手準備爆破事宜,成立了以項目經理為組長、項目安全總監為副組長、各部門負責人為組員的楠竹長虹渡槽專班工作領導小組,積極與當地政府、公安系統等相關部門協調溝通;對爆破施工方案的重點、關鍵點、主要對策及飛石控制、周邊環境監測等一系列問題進行全面籌劃,并制定了有效管控措施;積極對接附近醫院,確認應急救援醫院,制定應急救援路線;設立警戒范圍及臨時警戒點,對警戒范圍內的道路實施封閉交通,疏散人員和車輛,并在警戒點放置安全警示牌并派專人進行警戒。 “村民們都是在渡槽邊長大的,‘藍天白云,夏天在渡槽上吹著涼風,看腳下遠方的大片農田,顏色隨季節而變化’別提多美了!他們有感情,又怎會不希望灌區好呢!”爆破結束后,大家談論起籌備事宜中的最難點,主要分管該工區的項目副經理馮磊說因需要進行電力改遷和臨時租用林地,協調是最為困難。他曾多次挨家挨戶登門拜訪,幾乎每天都是游走在當地村落各家各戶,向當地村民講述爆破的重要性,還在村委干部的協助下召開協調會,站在村民角度安撫交流,耐心商討林木砍伐、租地等事宜;同時在爆破前進行入戶調查,勘查房屋現狀。 事實上,渠道邊不僅有五十多年來風雨的見證者,還有無數夙興夜寐的建設者。望著迅速進場進行清理作業的工人隊伍,一位拄著拐杖的老爺爺臉上洋溢著開心的笑容,思緒飛回到了數年前,他說:“韶山灌區對于我來說,太親切了?!?/p> “娘啊娘,有女莫嫁漣河旁;天干三日田開坼,大雨一夜成汪洋?!卑胧兰o以前,漣水兩岸,水旱交織、民不聊生。1965年6月28日,中共湖南省委、省人民委員會發出《關于修建韶山灌區工程的決定》:要求舉全省之力,堅持高質量、高標準,集中力量打殲滅戰,多快好省地建一個水利灌溉樣板工程,力爭在1966年春耕生產之前基本竣工,以徹底結束湘中大地旱澇頻發、民不聊生的悲慘歷史。 振臂一呼,應者云集。韶山灌區工程于1965年7月1日正式開工,修建韶山灌區的消息像報喜鳥一樣飛遍三湘大地,各地干部群眾摩拳擦掌、踴躍報名,10萬建設大軍在最短的時間內以最快的速度,開赴建設工地,其中就有一支新中國最早組建的水利水電機械化專業施工隊伍,中國水電八局的前身——柘溪工程總隊,這支幾乎與新中國同齡的隊伍,在中國共產黨的堅強領導下,帶著為人民服務的初心,開啟了與共和國同行的使命之旅。頓時,在100多公里長的戰線上,紅旗招展、人聲鼎沸、炮聲隆隆。 “自從韶山灌區修建好后,50年了,我們的農田灌溉再也不是問題!”老爺爺自豪地望著渡槽旁金黃的稻田,眼中滿是熱淚。 “一水護田將綠繞,兩山排闥送青來?!边@句詩句恰如韶山灌區的真實寫照,自建成57年來,它為湘中大地糧食生產豐收、為國家糧食生產安全作出了巨大貢獻。韶山灌區縱橫三市七縣,從山間的清泉源頭,到田間的小河小溪,再到水渠和渡槽,水源源不斷地流動著,滋潤著100萬畝農田,囊括2500公頃田地鄉村,在這片土地上,農民們勞作著、孕育著豐收的希望,這里有山有水有渠道有渡槽有隧洞,有水庫有田野有人家有雞鴨。 農諺說:“多收少收在于肥,有收無收在于水?!彼寝r業的命脈。韶山灌區改造項目自2021年冬季開工建設,計劃通過5年左右努力,把韶山灌區建設成為“高效節水型、智慧管理型、特色文化型、 綠色生態型”的“四型”灌區,實現灌區設施完備、工程安全、灌溉高效、管理先進、防災有力、生態健康,成為南方地區灌區現代化改造示范灌區。灌區建成后,累計可灌溉106萬畝良田,灌溉效益也將得到更加充分的發揮,三湘大地五谷豐登的景象將越來越濃。 一渠水長流,豐碑永屹立。行走在金秋的田野上,銀田盈笑,漣水歡歌,稻谷金黃,瓜果飄香。且聽,這豐收在望的聲音! | |||||
【打印】 【關閉】 |
瀏覽次數: |